很有道理的一段话: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,你选择了挣钱,不去管教孩子,等孩子大了,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不够他败家一年!在教育孩子的时候,你选择了管教,陪伴,等孩子大了,你一辈子没挣到的钱孩子一年就挣到了!你在哪方面付出,就会在哪方面收获,孩子的教育时效性太短,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!孩子了,你留钱做什么?孩子不成器了,你又留钱做什么! ——致父母!我们共勉! “生而不养,不如鸟兽;养而不教,愧为父母。”
人的思想是可以交流的,那为什么我们的家长在面对我们的学生的时候,为能心平气和的进行交流呢?是的,在教学中我们都会遇到交流很困难的学生,有的是本身的交流有困难,如语言表达的障碍,而有些学生是思想上的障碍,前者我们可以理解,可后者我们就会很恼火,可我们知道这样的学生更不能用“以硬治硬”,我们应该采取“以柔治钢”的方法来处理,这样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。教育无论是什么教育,我们都应该把握“因材施教”的原则,但无论是什么样的材,怎样的教育,我们都要相信:沟通与疏导是较好的方法。何况我们的学生无论犯下什么样的错误他们都是无意识的,就算是又犯了同样的的错误,我们身为成年人也应该正视他们的错误,他们毕竟还是不懂事的孩子。我们应该允许他们错误,更要相信他们会改正错误,有了这要的心理,我们的孩子就不会是一无是处了。在看到孩子的优点的同时,对孩子指出他们需要改进的地方,这样不也同样起到了教育的目的吗?我们可以不防一试。大家都知道洪水泛滥较好的办法不是防洪筑堤,应该是疏通河道,排水泄洪。人在思想狭隘的时候猛如洪水,如只采用一般的筑堤法不解决不了实质问题的。我们家长应该,从思想上教育、引导孩子。而不是采用简单的、粗暴的管束手段。那样,相反会使孩子和家长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,产生逆反心理。在某种程度上,要给孩子一个个人发展和思维的空间,承认孩子是一个立的、有思维的个体。不能以大欺小,让孩子产生厌恶心理。
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,教育孩子是人类重要的而又困难的学问,它比任何工作都难。而大多数父母没有经过培训直接上岗,父母是孩子退休的班主任,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,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,你都没有办法反悔或“退货”,由于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,我们大概连改错和补偿的机会都没有,所以我们只有把这个的孩子教育成功了才是人生中重要的事业。
教育分为言教、身教、境教,各有不同的作用。能够帮助人改变的是境教——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,其次是身教,再次为言教。若从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基础没有打好,长大后欲以言教来说服对方,效果甚微。父母要努力改变自己,与孩子一起成长,而不是仅把孩子视为需要改造的对象。
教育有强制和约束成分,否则就难以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矫正,也就谈不上教育。没有约束的保护是害而不是爱,如果当教育只剩下纵容,学生肯定会变得无法无天,到时候伤害的其实是我们的未来。真正能管教你孩子的地方只有三个:家庭、学校和社会。
传道、授业、解惑,塑造人的灵魂,是学校的根本职责所在。所以对教育来说,关于科学管理,“管”,较为简单,强制即可,军事化就是典型的例子。“理”,较有难度,需要管理者的智慧。其实“管理”的核心不在乎“管”,而在乎“理”, 理明方向、理清思路、理顺方法步骤、理出学生学习成长和未来发展的科学路径。写在纸上、作出规定让大家如何去做,这是制度;不用写在纸上、不用作出规定大家都知道该如何去做,这就是教育。